红袖青花社第十五期——落叶知秋,相邀进坑
本网讯(何黄圣娴 报道) 2019年11月16日上午8点,为了让同学们切身实际的去考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果,思政部红袖青花社的陈莹和魏杰两位老师一同带领红袖青花社31名学生前往这神秘的“瓷都摇篮”——进坑村。
进坑,隶属浮梁县湘湖镇,距离景德镇东郊仅8公里,曾是五代北宋窑业烧造中心小南河流域的核心地区,古代瓷业繁盛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陶瓷文化古村落,被誉为“瓷都摇篮”。
这里保存着宋代从制瓷原料的开采、到加工运输、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,是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。近些年,在进坑村在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,设立了窑址巡逻制度,并制定了进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“十不准”。以“讲文明树新风”“五讲四美三热爱”为基本要求,推进环境整治,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,激活了村落生命力,并使当地村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。
(进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“十不准”)
在进坑村来迎接社员的,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江丽婷学姐,社员在她的带领下,沿着被复原的千年瓷石古道,来到了 东郊学堂宋代青白瓷艺术特展 。
在这里,社员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被复原的宋代生活场景,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瓷器,无一不像是在对大伙诉说着这曾经的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,孕育出了“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”的影青瓷,为景德镇成为“瓷都”奠定了深厚基础的辉煌荣耀。
而后,江丽婷学姐又带着社员们爬上一条弯曲的上山小路,来到了第二个参观点,宋代窑址。
(江丽婷学姐为社员讲述青白瓷工艺)
(爬山路的社员们)
通过此次参观古窑址,观察埋在土里的破碎陶片,社员们们对中华民族、对景德镇历史文化的自信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深刻的提升。
(江丽婷学姐给社员讲述宋代窑址的历史)
活动的最后,同学们在水碓旁的亭子里坐下,围在一块分享这次活动的感悟。
19数媒1班的冯曼丽同学表示“到了东郊学堂,听着老师的讲解,再到了宋代窑厂起源地,原来瓷器的来历如此丰富,你听着听着便仿佛深陷其中。进坑之旅更像是身心之旅只有亲身实践,身临其境,才有切身体会。”
19计算机1班肖珊同学说“进入一处窑址,地上都是碎片,不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怎么烧窑的。 观赏结束,在凉亭歇息,听老师聊过去讲现在说未来。了解进坑村发展的历史,感悟到了建设美丽乡村, 环境改善是基础, 经济发展是关键, 村风文明是目标。”
18电子商务1班周桂花同学说“此次的进坑村之行让我收获颇多,让我领略到了真正的陶瓷文化,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,理解了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在同学们分享完各自的感想后,红袖青花社的两位指导老师做总结发言。
(魏杰老师发言)
魏杰老师表示: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命脉和精神底蕴,建设文化强市,既需要现代文化的引领,也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撑。宋文化给进坑留下了如此丰厚的先提条件,就要抓住机遇谋发展,充分发掘和利用宋文化的影响,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,做到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利用文化资源,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、以保护为重的良好局面。成就文化与旅游、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结合,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,从而为进坑村文化旅游业事业锦上添花。
(陈莹老师发言)
陈莹老师表示: “三农问题”是最大的民生问题, 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, 提出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和美丽乡村建设理念, 坚持绿色、协调的乡村发展模式。而进坑村的华丽转身则揭示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、环境面貌、公共服务、社会保障和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,可称得上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中的一个小小缩影。
通过本次进坑村之行,红袖青花的社员们直观感受我国改革开放41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。同学们意识到在追逐时代潮流的同时,也要考虑到城市和村庄的历史演进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。与此同时亦感谢黄清华、黄薇夫妇和他们的团队对进坑古代窑业遗存的探索和保护,挖掘进坑村的陶瓷文化,激活古村落生命力,才让进坑村得以继续延续景德镇千年陶瓷文脉,进而打造成为一个以农耕田园文化为面、以宋青白瓷制作为陶瓷文化展示长廊为点缀的美丽新乡村。
用户登录